市场认可及伙伴成功背后,则是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在硬件、软件方面的持续进化,做到行业领先的“超能力”。本次发布会上,我们看见:
在硬件层面,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产品实现从中心到边缘,从单一算力到多样算力的能力提升。比如,发布会上,华为推出的新一代FusionCube 1000,在原有性能基础上,可满足市场对多样性算力的需求,并通过架构同源、软硬协同优化,实现完全一致的体验,将性能提升20%。
同时,另一款华为FusionCube 500拥有短机身、低噪音、宽温运行、防腐蚀的特质,足以适应环境复杂、部署空间紧凑的分支边缘场景。比如,0-40℃的宽温耐受性、220V市电可适配等关键特性。
在软件层面,华为持续简化部署与运维。在硬件部署维度,通过一键式部署工具,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能帮助伙伴实现一键式网络规划,一键式设备初始化,可大幅提升设备部署效率;在应用部署维度,通过将专业化应用提前集成并加载到华为蓝鲸应用商城,伙伴只需轻轻一点,便可做到一键式应用上线;而在运维维度,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产品能够实现设备协同、数据协同、运维协同,从而帮助分支边缘做到1小时部署、免专业运维人员。
最值得一提的是,在此次发布会上,华为面向伙伴100%开放十年积累的超融合软件能力,发布软件包FusionCube 8.1和使能包CubeSuite,助力伙伴简化建造方式,带来灵活的硬件选择方式。
可以看出,华为超融合过去十年以及此次发布的一系列举措背后,确实是对自身“把复杂留给自己,把简单留给伙伴和客户”理念的践行。
02
全面开放软件能力
助伙伴释放更大潜能
在笔者看来,硬件能力为华为超融合构建起坚实的身躯,而软件能力,则能为这幅身躯注入灵魂,是给伙伴提供极致简化建造超融合产品的关键。华为如何使能合作伙伴造好、用好超融合?
答案就是上述提到的开放软件包FusionCube8.1和使能包CubeSuite。超融合通过虚拟化技术,将计算、存储、网络集成在一起,从而带来更好的可用性和扩展性。当下终端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,要求伙伴具备灵活构建硬件产品、做好运维服务的能力。
我们先解读软件包FusionCube 8.1。
为了让伙伴在超融合硬件构建中能够灵活选择,即选择不同架构计算等产品,华为选择开放硬件平台。但对超融合产业伙伴而言,硬件组装变得简单,但又面临虚拟化软件、存储软件、管理软件的开发专业性强、难度大等难题。
为此,华为发布软件包FusionCube 8.1,将最专业的虚拟化软件、存储软件、管理软件完全开放给伙伴。
提及软件包FusionCube 8.1对于伙伴的价值,梁烨在发布会上表示,FusionCube 8.1是华为超融合十年自主研发与实践迭代的浓缩与结晶,开放的主旨,是把华为领先的能力积淀与成果传递共享给伙伴。
华为软件包FusionCube 8.1到底有何能力?梁烨讲道,其虚拟化软件具有轻量弹性、极致性能及智能化资源调度的特征;存储软件具有领先的性能、可靠性、最佳的可扩展性及丰富的价值特性;管理软件可实现数据中心全栈资源管理,多分支边缘远程统一管理等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华为本次开放的软件能力并非一时,而是持续赋能。据悉,华为软件包FusionCube将保持一年一版本的升级节奏。
我们再解读使能包CubeSuite。
在超融合市场,行业伙伴除构建好硬件产品外,还要参与到研发、预装、交付、维护多个环节。每个环节均是厂商立足之本。华为要如何提升伙伴产品全生命周期能力?华为发布的使能包CubeSuite,可让伙伴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获得运维服务。
据悉,华为使能包CubeSuite集合了质量认证、硬件加速、交付运维套件,可在研发环节带来软件定制指南、集成质量管理、整合加速组件,提升整机适配;在预装环节带来软件预装包、产线装备指南、生产预测指导,实现生产指导;在交付环节实现组网设计、交付指南、安装工具,提升交付效率;在维护环节带来故障维护指南、升级工具、备件更换指南,提升运维效率。
在笔者看来,独行快,众行远。华为更加聚焦超融合产品基础能力、基础架构的研发,合作伙伴更加聚焦组合搭配以及最终客户的使用场景。华为使能包CubeSuite真正保证了伙伴学得会、学得好、造得快、造得好,最终助力伙伴释放最大潜能,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循环。
笔者观察:
重塑产业模式,开启共赢新生态
IDC调查报告显示,67%的企业受访者考虑或正在使用超融合构建IT基础设施。但是以前的传统超融合产品,更多是一家厂商集成自家的存储、计算、网络等软硬件,缺乏了灵活性、多元化特征,影响了企业选择。
如果有用户想要使用基于某种计算架构的超融合产品,却由于厂商无法提供,伙伴无法构建,而得不到满足。这种集成绑定并不一定是最优解,不利产业生态繁荣发展。
本次华为发布的超融合+战略及新品,尤其是开放的软件包FusionCube 8.1和使能包CubeSuite,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支持,为超融合组合多元化构建了基础,对各方的价值无可比拟。
首先,从伙伴角度看,释放伙伴潜力。华为超融合+让伙伴基于开放软件,可以“积木式”,低门槛构建有竞争力的超融合产品整机,研发针对某个行业的定制化产品;从商业角度,加速超融合新产品研发、落地周期,让独立软件供应商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,扩展销售领域,缩短销售周期。
其次,从华为角度看,华为超融合的硬件解耦、软件开放策略,让自身产品与能力,焕发新的生机,犹如一颗耀眼的启明星,蕴含的是与伙伴共同成长、与产业一齐发展的格局与胸襟。
最后,从产业角度看,华为超融合+实现技术共享和能力互通,为IT产业注入新鲜血液,或将超融合行业,改变超融合市场原本的发展格局,甚至是IT基础设施的建设新模式,让IT基础设施产业保持更健康、可进化的发展姿态。
↓ ↓ ↓
《海峰看科技》侧重科技通信技术和产业分析,定位解读延伸,深度思考。
《黄海峰的通信生活》侧重科技通信资讯和数码产品体验,定位快速、有趣。
往期推荐
+
彻底断供?美国或再打击华为,影响几何?
+
斩获通信企协创新应用大奖!中移在线与华为做了啥?
+
揭秘河南联通中原数据基地,93亿投入有多智能和节能?
+
不一样的华为南昌旗舰店:共享智慧生活,打造城市客厅!
+
走进宁德渔排:福建移动做大做强5G智慧海洋,支撑乡村振兴!
+
盘点2022光网络产业:F5G演进,让一切成为可能
+
从紫金DPU等,看天翼云2023年发展方向
+
运营商开辟新赛道利器?FTTR成为小微企业组网主流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黄海峰,独立科技评论员,多次接受央视、环球时报、科技日报采访。
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,从业十多年,聚焦5G、手机、IoT、光、云、AI、互联网等。
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/VP/总监面对面交流。
多个年度《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》特约撰稿人。
曾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。
覆盖今日头条、百度、新华、人民、搜狐、凤凰、新浪、网易、知乎、腾讯、一点、微博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