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气腾然万法精。
掤劲向前为进攻,
腰腿放松要干净;
肾球调转命门想,
命门阳陵合进攻;
真阳一动有生机,
真阳饮水力无穷;
万劲之源是掤劲,
掤劲纯真万劲通。
掤 劲
掤劲,乃八劲之本。掤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右手所示,手臂向外、向上掤托,掌心由内向外缠丝,屈肘要大于直角,呈弧度撑开、撑圆。掤劲,不仅用臂力, 而且要与肩、肘、胯、腰、腿和意气配合。
掤劲,要富有弹性,不可硬顶,似松非松,柔中寓刚,犹如棉里裹铁,具有粘随的灵活之劲,用于听劲。所以,太极拳出手,以掤劲为先行,迅速判断对方运力的大小和方向,彼来我走化, 彼走我粘随,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。
掤劲,不是简单的技击手法,而是其它技击手法前的试探劲,贯穿于太极拳整个运动过程,例如揽雀尾、单边、云手、白鹤亮翅和抱虎归山等招式中,都含有掤式。
捋法: 即用单手或双手黏住对方腕与肘,引进落空并顺势发劲之法.也把横向引化称为捋.
“捋”在八卦中属离中虚。为化解之法。可为顺敌之势而取之,舍己从人,变被动为主动。形式上有定步捋和退步捋及转身捋等。在运用此法时,多以掌连搭对方的肘、腕。正确有效地实施捋法,需以懂劲为前提,知己知彼,引进落空,以退为进,做到随机应变。拳谱云:“捋劲义何解?引导使之前。顺其来势力,轻灵不丢顶。力尽自然空,丢击任自然,重心自维持,莫为他人乘”。具体做法为“劲走中盘”,就是自身的中盘(腰腹)要松活似轴承一般,可左右旋转,即腰胯要灵活。目的是将敌向我方引入落空。眼神则从右眉梢看至左眉梢,或从左眉梢看到右眉梢,也可意想祖窍,这样你就会感到带脉在绕腰间来回旋转,好似其卦象,则一目了然。
人面部的两道眉、鼻子、双眼,合在一起是一个头朝下的“火”字(婴儿在母腹中,头部向下,即“火”字头朝上)。火可化万物,所以捋可破掤,亦可化解其它进攻之手,并粘其腕,向左右上下引进落空,使对方重心不稳而跌扑。
歌诀曰:火化万物火为离,
手臂奇阳胸隙隙;
调来坎水落火济,
阴阳相济互相依。
捋破掤劲主含化,
眼神回收化中拿;
火烧万物祖窍穴,
水火既济难招架。
捋 劲
捋劲,用于化劲,順其來势,引进落空,用小力使对方受制于我。捋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右手所示,右手捋其腕,左手按其腰, 含胸转腰坐胯, 顺其来势,将彼捋到己身一侧,使之失去平衡。揽雀尾、提手上势、手挥琵琶和抱虎归山等招式中,都含有捋式。
挤法: 即用前臂或手臂相搭挤向对方,使其失去平衡的技法.通常用另一只手在挤手内侧助力.
“挤”在八卦中属震仰盂,如似一个盂盆口朝上,只有贴地的底部是一条实线。在人体则是指两脚底贴地的脚底板。在实战中可顺敌之势,变在敌先,劲力集中在一方,乘虚直入,抢得先机,赢得主动。为进攻之法。拳谱云:“挤劲义何解?用时有两方,直接单纯意,迎合一动中,间接反应力,如球撞壁还,又如钱投鼓,跃然声铿锵”。在形式上,手臂圆环、身形如弓、手背向外,劲力则方向向前,进中寓后坐之意。在运用时,把意念放在脚底,先想后脚,再想前脚,此时夹脊穴去找前脚下的涌泉穴,也叫寅与卯相合,要虚中含实,并迅速转换。这时则产生势不可挡的挤劲。
歌诀曰:震如仰盂应体间,
两足贴地如根连;
阴阳相激震电闪,
无情雷公恺容犯。
挤破捋劲主进攻,
夹脊脚面要放松;
寅卯相合出挤劲,
轰然之劲大无穷。
挤 劲
挤劲,乃压击之劲,一般用于化解对方捋劲,所谓“挤劲破捋”。挤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双手所示,用前手背或小臂抵住彼身,用两手合劲挤击彼身中心,顺彼捋劲,破坏对方重心,将其连根拔起。
使用挤劲时,必须自身下盘稳健、灵活,上身中正、放松,内含掤劲。挤不可过,也不可不及。过,则出界失重;不及,则反被牵制。揽雀尾和抱虎归山等招式中,都含有挤式。
按法: 即用手指手掌接触对方向前或向下推按之法.
“按”在八卦中属兑上缺。主要是防守化解之法。可将敌来势阻截,并引而向下,卸于无形。似如天际来水,顺流入海。拳谱云:“按劲意何解?运用如水行,柔中寓刚强,急流势难当。遇高则膨满,逢洼向下潜。波浪有起伏,有孔无不入”。在形式上以手心向外、下,迎截外劲。身体重心后坐稳固,劲力则走中下盘。“按是兑上缺”,如卦象之形,即上面是虚缺的。在人体取按式时,则意想胸部膻中以上是空虚的,这样双手则产生按劲。在运用此法时,双手随同身体之左转而转向左方,手心朝下双按,双目意欲入地三尺。意想自身在楼上,双手扶在栏杆上往下观望。
歌诀曰:兑在卦位体上阴,
两臂泽水滋吾身;
任你相欺难容忍,
我行我素显奇神。
按破挤劲要含胸,
性宫穴上一点空;
含多含少都丢劲,
韭菜叶宽靠师承。
按 劲
按劲,乃推压之劲,使彼劲不能上犯,一般用于化解对方掤挤之劲。按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双手所示,先由前往后回收,以引化彼方攻击之势, 而后向前按击之, 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。按劲,可单手,也可双手。无论单手或双手按时,均须精神贯注,含胸塌腰,立身中正,用腰腿之劲。不可直按,否则反被牵制;也不可前俯后仰,使己出界失重。揽雀尾、如封似闭和抱虎归山等招式中,都含有双手按式;倒撵猴、搂膝拗步和转身摆莲等招式中,都含有单手按式。
採是一种借用杠杆原理采制对方的反关节力量。
采法: 即用手采执对方指,腕,肘肩等活关节,以控制对方之法.
“采”在八卦中属乾三连(≡)。乾卦的三条线,原为三点的延长线。采劲为变守为攻之法,配合沾粘劲,综合运用刁、拿、切、缠等技法,瓦解敌之进攻,并进而引其失势,迫其跌到。拳谱云:“采劲义何解?如权之引衡,任尔力巨细,权后知轻重,轻移知四两,千斤亦可平,若问理何在,杠杆之作用”。在运用采法时,要求劲力直中求曲,点中含面,并且以顺为主。神意则如水银泻地,随曲就伸,与敌一体,达到我顺敌背。在身体方面须求人体之上、中、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,似一根立轴,可左右旋转。上丹田位于两眼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,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,两者相交的90°交点处;中丹田在小腹肚脐往里,后腰命门穴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;下丹田则在会阴穴。要达到三田合一的境界。
歌诀曰:乾属老阳体内藏,
三田合一下连上;
入地吓坏地藏王,
上天惊呆君玉皇。
采劲破肘选择清,
来劲突然要放空;
向下沉采向外放,
午未相合采劲凶;
玄观肩井合住劲,
卸臂断筋显威风;
采劲向外放射远,
突然松空把人惊。
採 劲
採劲,与捋劲相辅相成,捋在彼肘,採在彼腕。採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右手所示,用一手顺势将彼手腕往下沉採, 另一手捋其肘。採时,须用腰腿之劲,在捋的基础上侧採之,使其失去平衡,将对方连根採起。注意,採人须採足,方为有效, 採人不足,易为所借。揽雀尾、提手上势、手挥琵琶、抱虎归山、闪通背和野马分鬃等招式中,都含有採式。
挒是一种让对方重心分裂、失去平衡的力量。
挒法: 就是扭转对方腕,肘,肩等活关节的技法,或以手背横击之法.
“挒”在八卦中属坤六段。为攻守合一之法。在锁住对方的基础上,侧向外或向内横向牵动,使其被动。拳谱云:“挒劲义何解?旋转若飞轮,投物于其上,脱然掷丈寻。君不见漩涡,卷浪若螺纹,落叶坠其上,倏而便沉沦”。运用时自身的肩、肘、腕、胯、膝、足六大关节都要松活开,即如卦象一样。这样运用挒法才便利随心。坤六段的内在系统是两眼球、两肾、两睾丸(女子为双乳头)。两眼球的开合,管两手腕和两脚腕;两肾的开合,管两肘、两膝;两睾丸的开合,管两肩及两胯。“六球”开则大关节紧,“六球”合则关节松。即以六球的开合来控制各大关节的活动。只有这样神意“如飞轮扬水,形稳而势巨”。劲力配合身体之旋转之劲,迅猛快脆。
歌诀曰:坤属老阴体内藏,
穴球体内动无常;
扭转乾坤四球掌,
上有两球佐朝纲。
上下横挒手脚分,
意蹬后脚上挒人;
下挒手找自己脚,
对方前倾难逃身;
横挒发劲要冷脆,
挒破靠劲要认真;
肾球调动管双肘,
六球相撞功夫深。
挒 劲
挒劲,乃扭转之劲,是顺劲变横劲的转折之劲。挒劲,也与採劲、捋劲相辅相成。挒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左手所示,用右手顺势採捋对方,用左手臂向前斜方或侧后方,击发横向劲, 形成一前一后, 一上一下的旋转力,一挒即中。
注意,挒劲是一种弹抖劲,须干脆利落, 要快, 要使彼锐不及防。斜飞式和野马分鬃等招式中,都含有挒式。
肘是一种用周身力量发出于肘的击打力量。
肘法: 即以肘部前击或用肘部化引的技法.
“肘”在八卦中属艮覆碗。是一种集中使用肘部力量的近身击敌之法。并具有较强的杀伤力。拳谱云:“肘劲义何解?方法有五行,阴阳分上下,虚实须辩清,连环势莫当,开花捶更凶,六劲融通后,运用始无穷”。在形式上多以爆发劲、短劲等常见。神意则充沛饱满,击如摧枯拉朽,左右逢源。拳谚云:“远拳、近肘、贴身靠”。在运用肘法时,要上实,中下为虚,也就是说,忘掉身体的中下盘。好似身体的中下盘被水淹没,只有肩、肘部露在水面上。同时意想前臂手之劳宫穴去摸前臂的肩井穴,后手中冲穴(中指尖)去找前臂的曲池穴(臂窝处);右膝去找右肘。此时肘劲非常整,威力也非常之大。
歌诀曰:艮如覆碗应体间,
又如大山势巍然;
山崩地陷非等闲,
蚍蜉撼树难煞难。
远拳近肘贴身靠,
手摸肩井肘劲到;
下中盘被水淹没,
肘劲倍增生奥妙;
后腿膝去追前肘,
肘尖似剑劲穿透。
肘 劲
肘劲,乃运化之劲,是曲臂时肘部之劲。肘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右手所示,当拳脚失去作用时使用,用肘尖击其胸肋。使用肘劲,力求近距离发劲。一般将一脚插入对方裆内或身后,上步欲发时,聚神吸气,含胸塌腰,坐实下盘,扭腰旋背,在裆催身进的前提下发肘劲。注意,肘劲容易伤人,要慎用,真所谓“宁挨十拳,不挨一肘。”在养身架子中,虽然没有明显的肘式,但是在肘底看捶、单边、高探马、转身撇身捶和进步搬拦捶等多个招式中,都含有肘劲变化。
靠是一种以肩背胯为主的击打力量。
靠法: 即以肩,背进击和发放的技法.
“靠”在八卦中属巽下断。为进攻之法。可运用全身各部位发劲,也多用于近距离搏击。拳谱云:“靠劲义何解?其法分肩背,斜飞势用肩,肩中还有背,一旦得机势,轰然如捣锥,仔细维重心,失中徒无功”。在神意上则内以外应,我与自然相合,势充天地。在做此劲时,意念在脑后之玉枕穴,此时眼神远放。下盘则意想脚下空,似踩在棉花上,此时则靠劲顿生。脚底空是先空后脚,再空前脚。由于弓步,前脚为实脚很难做到空松,但只要意想前腿欲提膝向前走路,就够了。这就形成了实中有虚,阴中有点阳,如似太极图之阴有一点阳暖。这样脚底太极图一出现,伸手太极劲产生,打击力自现。总之每一靠皆整体之力,有时与挤、肘相配合,辅之以撞、砸等法。所谓巽断,并非双脚离开地面,而是形连意断,双足似踩在祥云之上。靠有多种,如肩靠、背靠、胯靠等,属近身攻敌之法。拳谚云:“远拳、近肘、贴身靠”。
歌诀曰:巽在体位巽下阴,
两足生风踩祥云;
任你侵犯进吾身,
望风扑影形无真。
肩靠背打要贴身,
靠劲穴位想玉枕;
脚空脑空生灵慧,
脚下生风快如雷;
肩靠背靠与胯靠,
内动靠打人不知;
靠劲拦拿肘顶心,
完整一气内伤人;
练出此劲切莫用,
中华文化传古今。
靠劲
靠劲,乃弹抖之劲,是肩部之劲。靠式,如图中【甲】的左手所示,在己身紧挨彼方, 或我肩被困时使用。靠式有多种,主要有肩靠和背靠。注意,靠劲是弹抖劲,须立身中正, 肩胯一致, 以腰腿劲靠人胸肋, 须顺步插入彼裆内,成丁字形靠, 以快速弹抖发劲。同时,须将另一手附于靠的手臂内, 以防不测, 形成一虚一实,虚实互蕴。在养身架子中,虽然没有明显的靠式,但是在斜飞式、转身撇身捶和野马分鬃等多个招式中,都含有靠劲变化。
最后应该指出,严格地讲,太极拳八劲,不等同于相应的八式。太极拳的八劲,不是孤立的,它们是相互联系,彼此依附的一个整体。太极拳八劲,应该融于全身,在实用中,须随机应变,相互转化,配合使用。对于养身为主的学者,理解太极拳八劲,是为了提高太极拳的习练效果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