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1、对历史人物,项羽你是如何评价,如何看待的?
2、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
3、你怎样评价项羽呢?
对历史人物,项羽你是如何评价,如何看待的?
项羽(公元前232年―公元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秦末下相(今江苏宿迁)人,楚国名将项燕之孙。他在击败秦军,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的功绩,但在楚汉争霸中却最终败北。
自古以来人们对楚项羽褒贬不一。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有诗赞项羽: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司马迁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也说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”。对项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。
确实,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,勇猛善战,叱咤风云。他26岁起兵,以勇不可挡、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灭秦,遂自封为“西楚霸王”而主宰天下,其神勇威武,当得起“英雄豪杰”之称。
但本应该成就一代帝业的项羽,最终却落的个“霸王别姬”,乌江自杀的下场,是有必然的原因的。
首先,项羽在政治上很幼稚,他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,却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,分封诸侯 ,开历史的倒车。此可谓不明大势。
第二,项羽生性残暴,在入关的时候竟然屠杀了20万秦国降军。入秦都咸阳后,又火烧阿房宫,烧杀破坏,使秦国人无不怨恨,丧失了民心。
第三,项羽只知用武而不谙机谋。三国时的谋臣郭嘉说:“昔项籍七十余战,未尝败北,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,恃勇无谋故也。”
第四,项羽刚愎自用,不擅用人。仅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用,听不进去劝谏。
第五,项羽只有妇人之仁。韩信曾说: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,属下病了,他流着泪去送饭;但是别人有了战功该封官授爵时,他却把印拿在手,直到印章被玩弄得磨去棱角,还舍不得给别人。
项羽这些政治上、谋略上和性格上的短板,决定了他不可能成就帝王事业,他的失败是早晚注定的。
可惜,项羽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。司马迁叹曰:“自矜功伐,奋其私智而不师古,谓霸王之业,欲以力征经营天下,五年卒亡其国,身死东城,尚不觉寤而不自责,过矣。乃引「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」,岂不谬哉!”
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
1、对项羽的评价:对于项羽的评价,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,她曾有诗作: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”在李清照看来,项羽活着的时候,是人中之龙凤,就算是死了,他也是鬼中的大英雄,这是对项羽评价中非常高的。
2、当然除了李清照等人对项羽的高度赞扬之外,也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做诗词贬低项羽。当然在军事上非常有才华的项羽在政治上却是非常的幼稚的,为人处世全凭心情,听不进去谋臣的劝谏,刚愎自用。
3、韩信曾经在说项羽妇人之仁的时候,这样说过,项王待人恭敬慈爱,说话和气,属下病了,他流着泪去送饭;但是派人去打仗,别人有了战功该封官授爵时,他却把印拿在手里迟迟不给,直到印章被玩弄得磨去棱角,还舍不得给别人;这种仁爱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。
4、项羽是一个残暴之人,在入关的时候竟然屠杀了万秦国军队,使秦国上下没有人不恨他的。这样一个残暴之人怎么可能成就一番大事呢?他的失败是早晚注定的。
5、项羽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与大败两者之经验教训于一身的典型人物,颇值得后人借鉴。项羽的勇武史所罕见,真可谓是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。他岁起兵,以勇不可挡、摧枯拉朽之势统帅天下诸侯,而一举灭秦。不但使敌军闻风丧胆,就是联臂作战的各路诸侯,亦被其神勇所震慑。以至在晋见他时,不由地拜伏于地,仰面坐“壁上观”。
6、此时的项羽威名达于极点。他自己也颇志得意满,遂自封为“西楚霸王”而主宰天下,并大封诸侯,此时距他单戈起事仅年余光景。如此威震天下,按说,项羽应该成就一代帝业,使天下太平。
7、然而,此后,在剿灭手下败将刘邦的过程中,虽然一直是屡战屡胜,但是,与韩信九里山一战时,却兵败而被困垓下,旋即落得个四面楚歌、军前别姬、落荒败北、乌江自刎的悲壮惨烈结局。年仅岁的项羽,如此暴起暴落,前后不过短短的五年。致使史圣司马迁在为他做《本纪》之后,发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感慨“何兴之暴也!”对此,许多后人也发出了这样的历史疑问——“何亡之速耶?
8、项羽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军事领袖,他善于激发士气,并且善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条来鼓舞将士,这一点从他在巨鹿之战的统筹中就能看出来。他即兴发表煽动式演讲,为一只原本向心力不足的杂牌军注入了昂扬、团结的士气,众将士拧成一股绳,在敌我实力相当悬殊的条件下,以少胜多打赢了战争。
9、当然,拥有这样才能的人的性格中,通常也会夹杂一些孩子气、单纯和蔑视一切的高傲,而往往正是这样才有足够的激情来点燃自己,同时也振奋别人。
你怎样评价项羽呢?
项羽(公元前232年―公元前202年),名籍,秦末下相人,楚国名将项燕之孙,是我国古代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,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,古人对其有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的赞誉。该如何评价项羽呢?
一、他气盖一世,勇猛无敌。项羽称霸时间虽短,但他的英雄气概却震撼千古。他久经沙场,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,所向披靡;他能征善战,豪气盖世,叱吒风云,赢得“战神”之誉。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,几乎全是以少胜多。
彭城之战。盟友背叛,孤立无援,引军千里,孤军深入,但项羽却用区区3万精兵对阵汉军56万虎狼之师,结果歼敌数十万,俘获刘邦妻子吕雉,打得刘邦率数十骑落荒而逃,从而重挫刘邦。巨鹿之战。楚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秦军,项羽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,楚军个个勇猛杀敌,一以当十,九战九捷,以2万楚军大败秦军40万人,俘获秦将王离。然各路诸侯援军作壁上观,不敢参应战。战斗结束后,项羽召集援军将领,他们“入辕门,皆膝行而前,莫敢仰视”。
二、他英雄气短,儿女情长。垓下之战,项羽遭刘邦重兵围困,面对百倍于己的兵力,项羽横刀立马,豪气万丈,全无惧色,但他知道自己败局已定,他的霸业就此烟消云散。他没有留恋,没有悔恨和叹息,唯一牵挂的是他所挚爱的、陪伴他东征西讨的心爱之人虞姬。当虞姬横刀自刎,那飞溅出的凄红之美,映入项羽眼帘时,他难掩心中之痛,长歌当哭,留下了千古传诵的《垓下歌》:"虞兮虞兮奈若何!"女词人李清照也为之感叹:"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。
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,除了他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外,更重要的原因,是这里有他深爱的虞姬。他一生只爱虞姬一人,只娶了虞姬一个,他不愿丢下虞姬独自逃命。壮士掩面,乌骓悲鸣。项羽征战沙场,九死一生,何曾哭泣?但此时的泪,值得敬仰。正如郑板桥所叹:“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,乌江过者皆流涕。”
三、他豪气干云,快意恩仇。垓下之战失败后,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,劝他东山再起。项羽笑曰:“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?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。我何面目见之!” 项羽面对死亡,宁折不弯,豪气冲云霄。他宁愿慷慨悲壮地死,也不愿惭愧屈辱地活。正如郑板桥所叹:“相王何必为天子,只此快战于古无。”
“吾起兵八岁矣,身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。未尝败北,遂霸天下。然今遂困于此。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愿为诸君快战,必三胜之。”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!他胜得漂亮,败得悲壮;活得痛快舒展,死的慷慨激昂。当然,项羽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。
他行为残暴,坑杀降卒,火烧咸阳;他任人唯亲,气量狭窄,缺乏远见;他出生贵族,孤傲自负,刚愎自用;这些都导致他最终葬送了自己的霸业,连同他自己生命,只为后世留下一曲悲歌——《霸王别姬》。诚然,项羽身上有千般不是,但瑕不掩瑜,他仍然是一个英雄,是一个本色英雄,他不遮掩顾忌、不计利害成败。因此在“成王败寇”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,项羽依然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同情。
关于你怎么看待项羽100字和我心目中的项羽100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